A、作品对业主居住需求、生活价值的独特挖掘角度:
室内设计师能决定建筑结构的机会不多,往往都是在木已成舟的无奈中,继续勉强的去达成设计的期望,而这一次不同,在中央塘村的老街静巷旁,我们展开了对农村典型性透天独栋住宅建筑的另一重探索。设计的开端面临几个落笔时的思考:面对海景所需的“开放”与确保私人生活私秘性的“闭锁”如何同时满足兼顾。业主一开始就明确强调,如何不靠传统的安保设备就能轻易确保这个住宅不会被加装铁窗,但住户也能安居其中,这确实是个挑战。不同于满是瓷砖大理石构成的“土”、“豪”宅,这一宅院以“线天”的形式呼应了人与环境的脉络,我们将有限土地的深度为住宅规划面宽设计,创造了一个连接周边新旧建筑与海景三位一体的“虚室空中侧庭”场所,它符合了人们对乡村海边新生活的种种想望,更保留了传统巷弄住宅迷人的天际线景观。
B、作品在环境风格上的设计创新点:
石浦镇,地处东海之滨、象山半岛南端,渔港古村是这里的印象写照。建筑的基地狭长,且是斜坡,四周皆是传统中国农村的典型性自建房,任何有明显风格的建筑都会在这里显得突兀不和谐。白墙黑瓦灰隔断在设计师处理下,比例尺度、颜色对比都显得安静和谐。利用斜坡下方处理成车库入口,上方是朝南的入口,小院面积有限屈曲二十平米,入口是下沉式水池布置了荷花和锦鲤,一边还有红枫和绿地。整体环境风格上做到了层层有阳台和绿树,层层阳台可以相互互动对话。
C、作品在空间布局上的设计创新点:
相信一栋好到让人充满各种想象的空间意向,就隐藏在这栋家屋几层玄关、阳台和楼梯处上方的一线天内,这个拨开的缝隙揭露了老街坊邻里的空间场景,它不仅因尺度的友善而温暖,也常常蜿蜒曲折提供了不期而遇的生活乐趣,串联起许多共同的记忆。当我们从对面海边的小巷回望这栋家屋时,家人前后贯穿在虚室侧庭之间,各自发生着不同的故事,老街巷间人语回荡而成迷人的渔村印象。
D、作品在设计选材上的设计创新点:
反顾别墅的设计过程,联合建筑师、材料商和项目经理共同反思传统建筑的问题,总结并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尺度的紧张感时时挤压着设计的想像,我们必须在无有的生成之间,时时检视空间、素材、光线乃至于生活的建筑与空间品质。使用中国传统材料是设计的一贯坚持,一来既廉价环保易得来,又可以传承千百年来的传统工艺和文化,即使是一块老砖一片老瓦,只要设计师赋予新的设计语言和先进的施工手法,就可以让老材料焕发新生命。
E、作品在业主使用后的出众效果与评价:
难得的是,设计施工团队在打造建筑的历程里共同示范了一种可贵的实践:设计师与业主营造形成了友好而信任的对话关系,在往来的沟通间互相启发、共同深掘出住宅建筑的各种可能。我们深信动人的建筑必须自生活的本源与设计的过程中探索设计的可能,要向生产的工艺学习,用情于材料施工构造的细部,寻求内在的感动,让设计的创造体现人与物相知相融的境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