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江,字賢仁;號江人;別稱江南鶴子;披風樓主,著名書畫家、慈善家、收藏家、工藝美術大師、詩人。1966年生於北京,早年多浸心於研習八大山人、吳昌碩、齊白石、李苦禪等大師畫作,尤擅寫意花鳥及水墨風景。曾受多位名家授教,得吳冠中、孫其峰、朱屺瞻、徐湛、劉紹勇、王華等諸家指導;集諸家之長,通詩詞、篆刻,出版《江人水墨畫集》,多次舉辦畫展及參加國內各界公益活動,作品被海內外企業及收藏家收藏。
就讀于中國國家畫院,現任中華文化促進會(江西)理事、書畫研究院執行院長,江西省國畫院院士,江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文學社社員,江西省知識分子聯合會理事,中國民族書畫研究院研究員。江西省滕王藝術培訓中心董事副院長,江西將軍書畫院特邀畫家,江西慈善書畫院院士,南昌市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南昌市美術家協會會員,景德鎮炎黃陶瓷藝術創作院院長。
他有著北方人的豪爽,又不失南方人的細膩;有著鮮明個性的藝術追求,又兼有詩詞書畫的綜合修養;擅寫意花鳥,畫作溫潤通透,墨華漫動,清韻雅逸,他就是羅江,自稱為江人。江人為人率真,低調謙遜,是個性情之人,出身教育世家,從小深受書畫藝術熏陶濡染,勤學善思,癖好文學書畫。如今已到不惑之年,勤苦創作的他,居豫章近四年,在“物華天寶玉生煙,人傑地靈出俊才”的豫章,稱為師古人師造化,故仍處“墨中戲”。
每一位畫家,每一幅作品,都需要我們進一步接觸,細細琢磨其語境,才會在不斷的猜想中生發幽幽感觸或者共鳴。尤其對於江人來説,畫即是發乎於心的東西,畫畫就是內心世界的偶發效果。故我們觀其作品,對其人可略知一二。縱觀其畫作,多選魚、荷、鶴等水上景致為創作元素,有戲蓮採藕、鯉魚碗底、鶴鳴長空、牡丹絢爛、荷風清雅等。畫家鍾情于何物定有其原因的,選擇畫什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畫家的藝術情懷和藝術信仰:魚,乃水中自由之物;荷,高潔不染之意;鶴,脫俗仙者之徵。畫相即人品,江人如是也。別稱江南鶴子,也有此緣由。賞江人《朗月》之作,鯉魚、水草,映月,三景入畫,景觀豐富,意境充沛,和諧怡悅,細觀畫中之魚,去須去鱗,神備韻足,獨樹一幟,別有一番境地。
中國畫素有“無法而法,乃為至法”之説,一語道破“天機”。江人作畫既關照法度,將六法之難,氣韻做到之最,而又不拘于法度。畫多以對造化的感受為表現中心,潑墨散水,揉碎萬千言語,融在筆韻、章法、構圖、意境裏,打散入畫,淬煉在墨與紙之間,著色渲染,灑水潤透,筆歌墨舞間表達出情思與心聲,升騰出一片清韻溫潤的水墨畫境。意居筆先,妙在畫外,渾然天成。水乃水墨畫之靈魂,江人擅用水,水破墨、墨破水,水如墨,墨氣十足;墨如水,水潤剔透。用色既承襲了中國傳統水墨方式,又融入現代水彩技法,呈現一派清韻淡雅。逸筆揮灑之間,看似漫不經心,隨手拾掇,而筆筆精妙,意境全在法度之中,令觀者徜徉其中,清凈愉悅。其實他講究多次創作,不停地完善補充,推崇吳冠中的“回頭看”,對不滿意的作品果斷重新來過,一次次完善補充直至滿意。廢紙三千,為的只是尋求更貼切心意的佳品。
知白守墨,他喜歡配詩、題款、印章,除在構圖上作為增減平衡外,還以志未盡情思。他對文學詩歌,書法篆刻也頗有專研,畫作印章均為自刻。還經常幫畫壇之人做一些藝術評論。閒暇之際,也會寫上幾首小詩和幾篇短文。“浮塵過後幾珍惜,取捨畫卷看去歸,欲借湖間一茅舍,常與江舟作主人。”遊走在畫家與詩人角色間,這首詩更是表述出自己的藝術情懷和藝術境地。
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上,他深諳“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藝術創作之道,自謙地説:“相比如今畫壇老者,自己仍處晚輩中的晚輩,在未來的藝術創作道路上,要不斷地學習。”為此,他苦研八大山人的意趣,近學吳昌碩、齊白石、李苦禪等大師的畫作風格,研習舊學文論,採百家精華,集大家之風華,大膽探索,糅入自己語言,創造個人風格。他把藝術創作過程當作是交流的過程,在藝術及生活中持有一顆永遠是學生的求學之心。古人説,千金易得知己難求。他以畫交友,三人行則必有我師。博觀約取,觸類旁通,方能自出機杼,卓然有成,這是不變的真理。江人正是這樣的勤奮者和跋涉者——我們期待他在藝術創作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