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扫一扫
2016年艺术市场的5大猜想

浏览:2958199艺术2016-01-13

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动荡更迭、“冷热”交替的一年:在巴黎恐袭、叙利亚冲突升级等热战占据新闻头条的同时,全球经济遇冷、股市低迷、物价下滑等字眼也不断充斥在媒体各大版块。

\

奢侈品行业经历了自2009年以来最艰难的一年;较2014年,奢侈品销售额仅增长1%。2015年的艺术市场也遭遇缩水:纽约、伦敦秋季拍卖会均低于预期;佳士得香港分行秋拍会也印证了东方市场的疲乏。

下面,让我们来猜猜看迈向2016年的艺术市场会呈现哪些新态势!

1.拍卖行将继续裁员

\

两大顶尖拍卖行苏富比、佳士得在今年的秋季拍卖会都表现不佳。为节约成本,苏富比新任执行总裁Tad Smith在苏富比股价年内下滑三成后宣布了“自愿离职计划”--自愿离职员工会得到相应赔偿,而这一计划裁去苏富比近5%的员工。

鉴于国际经济和艺术市场去年差强人意的表现,拍卖行是否会继续裁员来开源节流?

2.保证金支出将递减

\

据统计,苏富比、佳士得以及Phillips仅在2015年11月向卖家提供的保证金就高达10亿美元。虽然拍品成功拍出可以为拍卖行和第三方带来可观收益,但过高比重的保证金支出仍给挣扎在亏损线上的苏富比和Phillips带来极大风险;佳士得的收益虽没有公开,但在整体环境走低的情况下,佳士得也难独自精彩。用保证金来吸引委托人的交易手段将短期内被拍卖行搁置。

3.欧洲艺术节的“恐袭后遗症”

\

巴黎恐袭之后,卢浮宫的游客数量受到极大影响。欧洲遭恐怖主义袭击的后遗症仍在蔓延。原本目的地是欧洲展会的艺术爱好者们是否会转而投向美国艺术节?

4.艺术体验开始风靡

2014年,纽约时报在迈阿密举办了一场国际奢侈品会议,届时会议主题是“艺术、科技与时尚的交汇”。去年11月,本该在巴黎凡尔赛宫举办的该会议因恐袭而暂时推后;其主题“产品以外”似乎在昭示着新的行业热潮。

奢侈品产业的趋势总能给艺术市场带来一些借鉴。如今,各大艺廊、展会,包括艺术家在内都开始为顾客提供一种新的“产品”-- 艺术体验。回想下贾斯顿.欧雷(Carsten H·ller)的滑梯和兰登国际的雨屋的火爆程度吧!

“体验型经济”早已不是新的产业,但艺术市场的“体验经济”才刚刚起步。

5.艺术走进卖场

\

艺术品摆设在在卖场里除了有装饰的作用,更是吸引买家的一种有效方式。

上世纪80年代,日本各大主要商场的顶楼几乎都被改造成艺术专区,毕加索、贝尔纳·布菲等大师的作品大批吸引了大批顾客。

无独有偶,中国的K11购物艺术中心也将“艺术走进卖场”做到极致。未来,K11还将开辟17家新店。艺术与商场的结合将出现更多例子,尤其是在中国。

战略合作
深度合作
友情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