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扫一扫
当代居住空间需要怎样的书法艺术?

浏览:29738潘慧敏2016-01-25

导言:新年伊始,深圳美术馆举办一场主题为“古雅新生”的青年书法邀请展,以“艺术·生活·书法”为线索,探讨传统书法内在精神的传承与在当代生活语境下的转化问题。当今时代,大家都在谈论书法之式微,其中很大的原因是用电脑键盘取代了书写,但是这不过是让书法退出了日常信息交流的实用领域而已。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的视觉艺术。从这个意义上说,书法的土壤没有消失,书法仍旧是我们情感的艺术表达。那么,今天的我们需要怎样的书法艺术?




书法是技术,还是情怀?

中国人骨子里对毛笔书写都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可以说,毛笔书写是实用的又是艺术的。书法家王子蚺认为,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们在用毛笔书写传播交流信息以外,还通过书写修身养性,表达处世哲学和个人性情,使之具有了艺术传播的功能,所以所以书法既是专业化的又是日常化的,并在这两者中折射出中国人的审美观和世界观。
在“古雅新生”展览开幕现场,观众们可见一边是明清文人书房,一边是现代雅居,在这样完全不同的展示空间中,书法成为空间的主题,呈现出中国式人文情怀的表达。独特的展场布置成为此次展览的亮点之一,同时也直观地点出展览主题“古雅新生”。
《书法》杂志社的杨勇是本展特邀学术主持,作为媒体人对当前的书法创作有许多观察与思考: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家具中都有体现出的简和繁,其实在书法里也有一个对应的关系。我们说明式家具为什么比较简,繁比简就会更高明吗?其实是反过来,举一个很不恰当的例子像我们看武侠电影一样,很多武功一般的人舞刀弄枪,动作是极度夸张,真正的高手我们看他出来的时候一般都是拿把扇子或者是极其简单的武器,在书法里面的道理是一样的。刚刚在展厅看到很多青年书家的一些作品,其中包括一些在全国展览里面屡次获奖的作者。2015年刚刚结束的全国书法展,展览的全程十几天我们都在那里进行评审、展览、包括对获奖作品的一些讨论,当时我们的感觉,包括一些评委也感觉到一个问题,整个书法30年的复兴走的是两个过程,一个过程是美术化的过程,一个过程是技术化的过程。”
对于书法的技术杨勇谈道,“现在正在经历技术化的过程,大家拼命地强调点画、用墨、结构、章法等等。其实都是从技术的层面来把握,来提出一些要求,当代对书法的技术这个层面其实是进展非常大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超过古人的,并且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层次,超过很多清代人。我们看清代甚至明代的一些书法家,现在很多年轻三四十岁年轻选手技术上有的甚至超过他们,比他们的一些技法要完美很多,但是他的书写中那种内在的气质就是没有古人耐看,就是没有味道。技术上面一点问题没有,但是呈现出来的一个作品,就不能吸引观者驻足一直读下去。譬如刚在上海开展的‘吴湖帆书画鉴赏特展’,吴湖帆写给朋友的一封信,大概有80多页的信札,这个信札当时就是朋友之间随手写写的信札。我们去看的时候那些藏品太精彩了,里边有一些技法,这个点好像不是很完美,但是整体上让人感觉非常感动。”
资深的收藏家孔晓冰作为本次展览的联合策展人谈及自己在早年在美术馆工作中的经验,“以前的老画家与我们来往都是通过书信,这个信札是非常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在呈现、记录着一些重要的事件。而现在最方便的手机通话、短信、微信,恰巧后边如需要文字记载的研究的时候就犹如刀切一般,什么记录都没有,只有一个展览。不仅这个展览是孤零零的,整个过程所有的事件都是孤零零的,前因后果全没了,因为没人知道,没有任何笔头的东西所记载一样。比如说一张纸、简、牍也好都是一片一篇做记录,到了一定的时候用一根绳子穿起来,像现在手册的册子一样。但是现在大家都手机、电脑,所有的文献记录都在空中来,空中消逝,如果数据弄丢了就什么都没有,这一点倒是蛮可怕的。信札能记载世界,能记载着历史,我们丢开了笔头,丢了毛笔、钢笔、圆珠笔,拿最方便的手机,恰巧最方便的东西是最不可靠的,手机一丢了以后所有都慌了神了,重大事件和记载全都在这里,我们整个人的生活都在那里。这里引发我们思考的不仅仅只是单一的艺术,古人从书法诞生哪一天没有说为了展览而展览的,没有为了悬挂而悬挂的,都是一种生活方式中的情感流露。”
杨勇还指出了特别有意思的现象,“现在去展厅看书法展,大部分都是抄古代的诗词、古文,自己作诗的很少,作诗要求很高,至少写的时候写点儿自己有感觉的,这也是我们这次展览跟各位作者在约搞的过程中反复强调的,不要做简单的对古诗词抄写,而是要写自己内心最有感觉的一些内容。在我们展厅里面90多件作品里面都体现的还是比较丰富的,所以我这次来看展览感触也蛮深的,本身我也有参与,包括我也觉得很多其他的一些作者的书法作品,让我学到很多。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就是通常我们偶尔随手写的字,写完之后这个感觉不错,想好好再认真写一遍,但再写几遍感觉都不行。这个现象我是最近两年感觉比较深刻,有时候作品集里印的都是我第一遍书写的作品。往往拿出去参展的书法作品感觉纸张很讲究,章法时间都很好,整体感觉很好,但其实不经意的书写出来的往往才是最好的作品。”

生活空间决定书法艺术?


书法需要与生活产生交流,体现出生活的情趣与智慧方能还原其本质。这一体现,在展览中策展人用心将其书法与空间之间的关系做了一典型的梳理并表现出来。
对于现代的书法艺术如何策划在空间里形成展览,王子蚺接受雅昌艺术网专访时谈到,“今年我们在美术馆推出的这场书法展已是第四回,重点在于强调人文生活。2006年的展览,虽然说是以生活为主,其实是艺术家自己的生活,跟社会、跟生活空间没有关系。”
“深圳美术馆这种公益性的美术馆其实更多的是在艺术与老百姓之间搭起一座桥梁,做这种桥梁就是我们要我们展示的绘画也好、书法也好,要跟公众发生关系,发生关系说起来融入,但是做起来要找一个切入点。这个切入点是什么?比如说书法怎么跟生活发生关系,我们从策展人的角度怎么在这种策展里面去把生活的气息给放进去,这就是从2009年开始,我们策展人去主导这种观念的加入,包括在展览布置、展览陈列、出版物在出版时怎么引入生活的这种气质,我们都必须考虑进去。”王子蚺说道。
王子蚺谈及书法与空间的关系,首先介绍书法的形制包括八联屏、六联屏,中堂、对联、楹联(对联最早叫楹联),又有镜片、扇面,大家去苏州园林就是明清建筑范式的一种典型。“这次参展的书法都是为空间而制作,包括案头的手卷、册页。展览馆是西方人的一个概念,中国人的展厅就是文人书房等公共人文空间,把玩的手卷、册页,这些都在书案上,墙上就是挂轴。我在2012年出的一本书中,谈的就是我们从传统的空间形制过渡到西方建筑的空间形制之后,对书法的影响。在现代的空间里,我们以往的很多书法依赖的结构消失了。中堂没有了,对联的位置也没有了,因为有两个柱子才能贴对联。空间不是正中两边,东西两厢,一进去可能这边客厅,另一边一个餐厅,房间在旁边。而空间形制改变,实际上是生活方式在发生变化。”
“从策展人的角度来说,我们希望现代的书法家对于建筑与生活空间发生变化有一种敏感的意识,而不是纯粹的为展厅去创作。现在大多数居住空间都在3米高左右,不适合竖幅,倒是横幅好挂一点,或者是哪个小角挂一个小的镜片或者是挂一个小的卷轴,对联也有可能从原来的对联的制式演变成两个对联合并在一起装裱的方式,尺寸上也发生了变化。我们这个展览从学术层面上来说,基础是在这一块。当然我们推崇的是一种精致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在当下非常急需。当下大家过得很浮躁,很难能静下来。传统的文人书房、文人生活方式是一种注重观自在的、内省的这么一种生活方式。它可以把一个壶,把一个桌上的某一个器物打磨的很精致,一件书法作品或者是一件绘画作品便让人思接千载,把玩到极致。但是我并不是说要复归到以前的生活空间,我希望在现有的生活空间复归一种那时候的生活精神、生活艺术。”王子蚺如是说。
王子蚺认为,书法艺术是我们人文生活空间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性建构要素,一介小院,几处题名,一间斋房,两幅联语,不仅仅是人们对书法艺术的情有独钟,而是居住者与世界的精神沟通。

书法艺术不仅与空间有关


对于现代的书法创作现象,王子蚺谈到,“由于中国文化的特殊性和书法艺术具有的多种功能,书法一直是构成我们生活空间中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的书法创作者目光过于集中于大赛、展览,作品形式或者技巧都很完美,但与生活有些隔阂。而书法艺术最能打动人的往往是具有生活情趣的部分,今天的书法创作者却普遍忽视这一部分,这恰恰是忽略了对当代书法生存的关注,失去了一条传承和创新书法的有效途径。”
孔晓冰举例说,“在古代我们书法的形制是非常多的,比如说这个平头案是专门把玩手卷的,一个手卷呈现给观者,你就拿到手里来说,从包首、玉带徐徐展开,不会说我们看到手卷彼此之间一展而就的,就是慢慢的打开来再卷起来引首,引首过来以后隔水、复隔水,然后画心才慢慢地徐徐展开。展开的一端可能就是远景,茫茫的一个湖面,莽草一夜扁舟,这个铺入你眼前的时候你的心非常想读下一段,叫你不着急,慢慢再卷起来再展开,一叶扁舟已经在溪舟,艄公在溪舟。”
孔晓冰还补充谈道,“如在古代的时候,我们常年坐在一起交流,这种交流最终要靠文字来去体现,这种文字完全发自内心,所以现在很多书法恰巧是缺少这一块,可能一个书展就是为展览而设定的,对于书法要求标新立异,但是写心,心境流露这一类太少,这种东西又不是公开的,更不说古代没有美术馆,都是自己生活空间,恰好这个生活空间决定了一个人的修养、品位、人格和行为举止。”
杨勇举身边实例说道,“我的单位和余秋雨的工作室隔一条马路,他们办公室几位老师也喜欢古代的一些文学,书法是最近两年他们喜欢去看,喜欢问,喜欢交流,慢慢的他们现在也开始写字。有位金克林,他写得非常不错,而且在写赵孟頫,带动了一批人。这批人有的是商人,有的是做金融投资,按理说他们非常忙,但是大家建了一个‘书法××本硕连读’群,这个群定期每月聚一次。聚一次不是让他们写得多好,专业要求多么高,而是让他们要感觉一下毛笔蘸上墨在纸上书写的感觉。我也跟他们讲,不是要你们现在写多好的字,你们要写肯定比不上少年宫我带的那些学生,他们每天都在练。我们为什么要感觉一下古人通过这种墨在这个纸上慢慢走过去的笔画的感觉,这种感觉与他们日常非常紧张的工作是有一个很大的反差的。所谓的书法回归生活,其实我们这个展览倡导慢慢地解决一些基本的生活经济压力之后人们的这种需求,只不过是这种需求是很朦胧的,需要有人引导的。其实我们做的就是引导的一个工作,但是我们产生的效果,我们不敢说有多大,至少是会引起一些人的反馈。”

书法向来是中国人自我修为的一部分。对于现代高速的生活节奏,很多人已开始放缓脚步追求品质生活,关注自己的内在修养。王子蚺对此谈到,“这种潮流近两年非常的迅猛。最近我的朋友圈也讲我们到底是书法艺术还是书法生活,大家更多强调的是一种书法生活,因为书法在当代生活中越来越体现出优越性,因为现在节奏太快了,没有办法静下来,当你在家静静的写一笔一划的时候其实是一种非常观照内心的安静状态。梁启超曾说过,书法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一种娱乐工具。一支笔、一碟墨、一个砚池、一张纸,一个桌上就可以写了,不需要那么复杂,写写你感动的字与句。在当代生活节奏中,这种‘书法生活’其实是很好实现的。”




战略合作
深度合作
友情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