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喜敏森工品家居建材董事长大自然地...
编者按:作为南昌最早一批专业建材卖场...
编者按:作为南昌最早一批专业建材卖场...
编者按:作为南昌最早一批专业建材卖场...
编者按:作为南昌较早开业的卖场之一,南...
叶修良好日子整家定制董事长编者按:在...
徐小斌汉唐奇迹门窗董事长编者按:江西...
王俊瑞士劳芬卫浴南昌总经理编者按:中...
前语行话
如果2015年大家似乎看到行业要变冷或者已经开始变冷,2016年则是大家为“冷”做准备的一年。无论是心理暗示还是依据预测,普遍人在“经济疲软”的观点里开始保守地守候阵地或者紧缩成本,尽管走过一年后发现机会还是有,困难依然存在,但准备熬冬的心态和行情不好的双重基因还是“成就”了大部分人或企业的不温不火甚至倒逼倒闭。
在这一年,老板们压力山大,中层蠢蠢欲动,基层叹息茫然,似乎成了一种常见形态。家居建材、室内设计行业同样如此,不少企业倒闭关门,不少老板融资度日,不少老板不敢花营销费用,卯足劲积攒现金流。其实,有很多营销做得不错的品牌赚到了钱,反而很多收紧者变得没有了声音。也有唱得响、内心苦的,也有转型、转行的。最为痛苦的是,不少人因为多年压力大或者作息不规律累积的疾病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也有抗不住压力选择了结生命的,也有被逼无奈选择跑路的,也有外表光鲜但是负债严重的,也有破釜沉舟迎来光明的……这一年,对于很多人来说确实痛楚。但是,无论经过怎样,无论你有怎样的体验和体会,2016年终归过去了。2017年,你不能永远继续绝望,你不能再不作为地等待死亡或者侥幸地等待曙光。我们唯一能做的便是打消2016年的消极保守,用另外一种阳光、积极、拥抱的心态去主动抢占先机和商机,用一种求变、思变、创变的思维去开拓新的未来。
对于钟极传媒而言,作为资深的行业媒体,伴随着行业的发展,也深切感受到行业的每一种状态。同时,也结合自身的企业战略规划和发展定位走过了属于自己的2016年,同时对2017年和未来有更多的思考。这样的总结和思考已经成为我们每年必须做的事项,它牵引着我们对行业和媒体的思考与方向。
2016年,我们的路径
2015年年终,我们对公司2016年的发展提出了我们的战略思考。而这一年,我们也在践行这样的思考,有些会影响着我们长期定位,有些还在摸着石头过河,有些我们也做了及时调整,但有几个重点,值得我们自己盘点。或许,有些也能让大家思考,但更多是鞭笞自己思考和前行。
做媒体本职,内容为王
2015年,不少媒体专注于活动营销和活动策划,几乎不太做原创的内容制作。那时候,我们在不同的场合,呼吁和倡导媒体人应该回归、多关注把自己的内容做好,内容才是媒体的王道。我们坚持不断进行人物访谈、主题专稿、作品宣传等原创内容的传播。2016年,很欣慰看到很多媒体也有意识地回归内容,我们觉得我们的呼吁至少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些许人,这是挺欣慰的事。2016年,在PC端和移动微信端的内容推送来说,我们毫无疑问可以很自豪地告诉大家,我们的数量高居前位,几乎每天不间断地、平均每天至少有2-3篇的文章从江西室内、精英国际、精英网、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等不同端口发出,频率之高,是我们对媒体本职工作的最好践行。
其二,我们一直告诫自己,人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企业也是如此,而对于我们媒体,是介于第三方的宣传平台,更应该恪守自身职业原则。与我们媒体本职无关的事,做装修,搞设计,做材料,我们不碰。一边当裁判一边当运动员,这事一定不能干。当然,也许别人在商业瓶颈或者病急乱投医的情况下,也或许进行了深度思考后,做出了跟原来合作的客户同类的生意,这也不能算是错,毕竟,这年头有时候就是赚钱为王,或许人家也做得很好。从商业的发展维度来讲,商业模式是为企业发展而策动的,任何形式都有创始人自己的思考。只是,我们的情怀和态度还是要求自己做好本职的工作。我们的观点认为不是媒体已死,而是媒体传播的方式和载体要不断创新,媒体永远有它十足的力量和价值,而盲目地为了经济利益做出的不太靠谱的转型,我们觉得不可能走得太远。如果有一天失败了,再回归媒体,我觉得是打自己的脸。所以,我们的观念导致了我们坚守。对与错,我们只能遵从自己的内心。这,是我们对自身媒体本职定位的第二原则。
一慢一快,迎接转型
和2014、2015年相比,2016年的我们砍掉了很多花拳绣腿的“招式”,我们告诫自己是否可以放慢脚步、思考未来。我们既不要死在现在,但我们更不能死在未来,最重要是我们做的事能否多影响行业、多让大家有所思考?
在南昌家居建材和室内设计行业,我认为不太缺营销型的人才,江西人太会琢磨千变万化的“良方”了,但缺的是脚踏实地的匠心和包容的合作。我们的思维生态并不智慧,导致了我们的经济生态并不理想,江西难出过亿的装饰公司,我觉得本质跟这个有关。都希望我把你踩下去,我自己就能上。你有更好思路,我模仿或者复制,就是要把你干下去,以此告诉大家,我比你更牛逼。很少人愿意去思考取长补短,合力发展,尤其是同行。当然,这或许也是阶段发展必然发生的状况,我们只能适应。
于我而言,做了十多年的行业媒体人,见证了这个行业、一大帮企业和人的发展,或者起起落落,或者一路前行。作为第一批行业媒体人,也践行了这十多年来的发展。我们也很自豪地创造了不计其数的营销点子或者叫概念或叫营销方式,我们第一运作设计奖项,第一把国内大奖引入江西运作推广,第一制作网络视频节目,第一系统做月度公益,第一举行设计串场,第一举行台球、足球等体育营销,包括设计高峰论坛,高校设计峰会等等……其实,太多的第一次,太多的第一、太多的创新,我们都习惯了麻木,偶尔自赏,可是,这些或许也曾经感动和帮助很多人的做法和形式,在那一刻有多少光环,可是,时间会把它葬送在历史的痕迹里,多数人遗忘、少部分人挂念。当不同的事件营销出来后或者别人有什么新的举措,大家习惯于比较,也容易随从,但很少思考这样的“新”是否久,是否坚持?在这个快节奏的年代里,这就是很现实的事情,碎片化已经很难让我们缅怀历史、感恩相助,有的就是现实的考量。所以,永远也不要认为自己做了多牛逼的一件事,因为明天真得会忘记。这也要求我们永远思考未来,永远创新思变。只有你活好了,活长久了,才能有机会和更多人一起陪伴着笑。不过,我依然尊重和认可一个人能把一件事做上五年、十年和更久,因为坚持有时候是一种信任和担责。
所以,2016年我们让自己慢下来,不要过度思考营销的点子,尽管这样会让有人觉得你没有动作,或者由此带来的不同维度的揣摩和思考。但我们思考的是,如果要拼点子和创意,我们并不弱,但是大家都靠这个博取眼球,其实玩得无非是精力而已,死的是同行和自己,死的是行业没有和谐的未来。你做了奖项,别人也搞个奖项;你做游学,他也整几个游学;你做这个,他必做这个,目的就是证明我可以干过他,我可以抢到更多客户,弄死他最好。很少人思考,他做一种形态,我能否做第二种形态,他能否做第三种形态,我们是否可以合力发展或者各自把自己专长做好。2016年,我们的活动从2015年的35场砍到了16场,整整缩了一半多。
很多时候,我们已经习惯了站在一旁看看行业,犹如一群猴子在耍宝,要卖力地耍,有人扔钱过来,有人看看走了,我们自己也是猴子一个。有时候笑笑,挺有戏笑人生的味道。这是我们想要的感觉吗?这对行业有利吗?我们开始慢下来思考。但是慢不等于不做,不做也是不作为,不做也会饿死。但是不慢,媒体人、平台者都会死在未来。移动端、人工智能、物联网……你无法想象的科技打劫,让社交变得如此开放,单一的平台功能会慢慢死于自己的卖力筑的伟岸的巢。我们每个人都要思考未来……
所以,慢得同时,我要求我们自己快。快速融合新媒体、移动端时代,快速切入粉丝、大数据的布点累积,快速看到未来的行业趋势方向……我们放慢一点节奏,去干了点“很蠢”的事。但坦白来讲,我们只能按照自己的预感和判断做这样的调整,在一慢一快中找到平衡点去过渡,找到更多志同道合、有共同远见的人合作,与更多有共同理念的人智慧碰撞、取长补短。可是,我们也无法确认它是最终的未来,因为未来,它可以如此让你想象又让你无法想象。我们只有做好自己,永远保持对未来和媒体商业的思考,哪怕会犯错,我们也坚持这样忠于内心的思考和判断,摸着石头过河,并且勇敢前行。即便失败,我们也鼓励自己重新站起来,继续笑对未来。
匠心坚持,简单但不容易
曾经渠道做得非常好的一个品牌,如今开始弱化。我曾语重心长地探讨试图告诉他该如何与时俱进、重新前行。我甚至也认为他思想固化、不能看淡云烟。但是细聊细想之余,我也能够理解。曾经投财力投精力,甚至投上情怀感情,但是有一点风吹草动,在利益面前,你也容易被抛弃。我们习惯于情谊和情怀,我们习惯于思念付出,可是,现实不认,感恩有时候也只存于那一刹那。当然,也有人永远明白这个理,永远主动拥抱变化、拥抱未来,情怀要有,商业更看得明白。不同的心态,有时候就是不同的结局。创业,就是一条不归路。看你怎么取舍。
做媒体也是一个事儿,也是一个企业,一帮人。是要枯燥无味的匠心,还是要华丽的流星,还是怎样两者相结合?其实也是一个事。不过挺可怕的一件事,我们运作设计奖项十来年,精英访谈近500期,钟极访谈70多期,球队搞了5年,各类活动更是举不胜举,几乎没有人傻逼一样像我们这样坚持干的。但是,我们这样点滴中走过来的,有的甚至压根就没有经济收益。我们凭得就是内心的坚持,凭得就是以少成多的、为行业可以推动的力量和心念。匠心坚持很重要,看似简单但要坚持并不容易。但是,我们也不觉得自己的坚持而来的牛逼的数据多么了不起,因为在别人看来或许你一文不值,再者,这本来也是每个人的定位和选择。在商业立场上,这样的坚持也不见得能够多么光荣,大部分人会以一天十天的维度思考,不太可能会以十年的维度思考,即使他屡见不鲜地尝到被骗的感觉,他依然愿意选择短暂。我们试图告诉大家经验是有价值的,沉淀是有价值的,碰到价值观认同的人它很有价值,也些,它就变得破碎。当然,我们得以被选择,仅靠匠心是会死的,做好自己,真有实力,这才是根本,否则,拍死在沙滩上的是自己,不是别人。敬畏心,这是我不断告诉自己和团队的。我们还有太多做得不足的地方,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服务体系,不断创新务实有效的产品,才是对别人最好的服务。
加快多元化新媒体融合,大数据在未来
有时候,我们应该忘记流量去生产优质的内容。不过,没有流量的内容也很苦逼。在新媒体时代,很多人看流量。因此不少所谓的大号拼命花钱买流量,数据好看,能骗过客户,让客户满意,客户能掏钱。一篇文章,5分钟不到,流量已经被刷到上万,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所以,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交融的阶段,我们越来越不关注传统媒体,可是我们越来越不知如何判断新媒体。这就造成了很多客户,传统媒体不愿意投,新媒体想投但不知如何测算“疗效”,数据也会被误读,所以干脆不投。也有者就是盲目看阅读量,并以此衡量效果。但是,不重视互联网传播的品牌肯定走不远,所以勇者就会上,尽管一部分得到实惠、一部分沦为炮灰,但你不尝试,将永远被钉在历史的年轮里。当人工智能进入,这样的科技变革将更为加快,不研究网络者,没有思维者,未来确实很难生存,而且会越来越难。
南昌的大部分活跃的行业媒体都是民营的,公办的有时候也不太稀罕这个行业,重视也只是利润,只能单层面的品牌推广,做不到像我们私营主这么务实卖力地把工作做细。但是新媒体的社交功能,确实打破了很多僵局。人和人的关联越来越便捷,选择面越来越大。曾经可能被垄断的资源很容易被瓜分,商户自己就开始构建,所以协会学会联盟之类的平台的作用会越来越被弱化,至少它的商业价值会越来越被稀释掉。这对媒体也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如果只是单一的营销和平台构建,终归有一天会走向穷途末路。所以,2016年,我们慢下来思考未来行业的路径,大数据如何扩建,甚至思考出品。基于我们平台本身外,我们也陆续在今日头条等不同的平台延伸我们的传播,与南昌广播电视台合力打造《钟极访谈》等等,这些都是为了更好的加快多元化的媒体融合。但是速度还不够快,没有资本,光靠自己,这条路还很长。不过,新科技新技术又给了我们很多未来想象的空间和抓住发展的机会。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实践。未来的路,会属于年轻人。
2017和未来,我们不愿在拼概念的维度里一起死亡
很多朋友问我,2017年你们有什么打算。我说2016年我们在放慢调整,2017年我们更清晰未来的路。走过十来年,我们应该不需要靠概念去证明我们的努力和整合力、营销力,如果照常下去,我们也可以,无非多接单多做活动,低头拉车应该不会饿死,但迟早要死,而且是不变者都会被送进历史,最关键是对行业不会起到很好的引导,这不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媒体应该干的。所以,我们只有思考未来的路径,而这个路径必须是行业的趋势,必须是对行业有帮助、有价值的推动。哪怕作为先行者有可能也会成为先驱者,可至少在一些做法一些理念上是可以给大家思考和践行的,甚至有别人会比自己做得更好。但是,万一成了呢?行业是不是可以走到另外一种体验,虽然,在未来也会是另外一种景象的你我“踩踏”,但大家一起来,总归为行业又推动了一把?
好吧!聊聊我对未来的思考或期待。
艺术与设计融合
2018年始,住宅开发全面进入精装时代,家装蛋糕会越来越小,当存量市场逐步被开发后,余下的便是小部分实力派的舞台。伴随着这样的变革,未来的家装设计和装修风口在哪里?我认为是住宅艺术、住宅装饰。2015年末,我们带设计师前往景德镇与艺术大师交流,那时候我们开始预言未来设计与艺术的融合,也初定了艺术设计传媒是我们未来要走的路径。因此,2016年,我们在艺术圈层和高校艺术专业开始布局,试图建构出未来的一块蓝图。
2016年,不少设计机构也开始瞄准未来的软装市场,纷纷成立软装部,招募软装设计人才或者培养软装设计人才,软装产品牌子也如雨后春笋。而家装公司因为体制大,转型成立专业软装部的少之又少,但这无疑将是未来的方向。作为传媒,我们对这样的市场有着自己的预判,艺术和艺术品一定会从小众市场走入大众市场。当经济发展一定的程度,当人们的信仰开始有意识地回归,空间里的艺术美学将是一个庞大的课题,所延伸出来的市场也将是庞大的。为此,我们提前建立了“HOME艺术”品牌,为接下来的艺术与设计的融合做好迎接的准备。巧逢,艺邦集团董事长余静赣老师也开始布局艺术家政,我觉得他很了不起,看到了未来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很欣慰的是,第一次聊的时候,我们这个想法竟然想到一起了。
好心人告诉我:你的点子总喜欢分享,可也时常被人复制或者提前弄,这是战略商业秘密,不应到处说。我想,这不用怕,如果大家跟随来做,这是好事,是对行业的推动。未来的商业战略,一定能够敢于分享,这个才能长久。如果怕别人抄袭的商业模式,在中国都难以长久,形成不了垄断。但是,做事还是靠人靠思维,同样的点子,不同人做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思维永远别人抄袭不了。我们也很乐意大家能够一起进入艺术市场,一起推动行业的整体美学水平,也可以拔高这个行业和从业人员的逼格。
第一个黑天鹅,我们从2016年开始瞄准艺术设计领域。2017年,希望有更多的爱好艺术的设计师和艺术家加入到我们的队伍里来,有兴趣的媒体也可以一起来携手共进。
江西设计周
我们服务于广州设计周和金堂奖6年,2016年初我们开始构想有可能在江西做“江西设计周”,并且和很多人进行了分享探讨,也与文化单位领导进行了意见交换。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件好事,也应该能够成为江西艺术和设计领域的一个名片。只是,时机未到,项目一直没有推行。但是,我认为这个项目无论是我们发起联合来做,还是别人做,还是政府来做,都是利社会利人们利行业的事,我们也期待“江西设计周”有一天可以成为现实。
我们也有必要向广州设计周、北京国际设计周等学习更多的经验。江西是文化大省,但并不是文化产业大省。政府和民间如何用好文化资源,如何打好这张牌,这对江西的发展应该很重要。而家居、设计其实是大文化,大家居延伸出的大文化,这个所能盘活的产业巨大。
第二个黑天鹅,我们从2016年初的构想到现在发起倡议“江西设计周”,希望未来成为江西的一张优质设计和艺术文化名片。
行业健康基金会
这些年,行业突发事件很多,我们指得突发事件是疾病和死亡。很多身边的朋友突然离去,这给我们很大的震撼。尤其是本来是装修行业,很多新店刚装修就办公、营业,其实甲醛带来很大的危险,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很多都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而低门槛带来的竞争乱象,造成的竞争压力,令不少人心里和身心都存有疾病。很少人去真正关心和关注我们这个群体。
因此,我们特别有一个梦想,就是建立一个行业的健康基金会,能够帮助到更多突发疾病的身边朋友。
这个事跟不少人聊过,但大部分人觉得事是好事,但最好别做,因为吃力不讨好。是的,我们在2013年坚持每月做公益的时候,帮助了很多人,捐款捐物加起来几十万是有,但是也有人说打着公益的形式做广告。我说,谁能够天天像陈光标一样做慈善,做广告我也尊敬他。但是,我们中的少部分人确实会挺龌龊。但不能不说,这些建议或多或少影响了我们迟迟没有做这个事,一直停在念想中。然而,看到越来越多的痛心之事,我们觉得如果不做,好像心里总不是滋味。可是要做,确实任重道远,流言蜚语。做公益在中国,有时候反而会被骂,难以平衡。
这个事,不是黑天鹅,但是,有没有人愿意一同来干?有这个想法的,可以坐一起聊聊。
C端与B端的链接
我们出发的原点思维是行业一直需要什么,怎样才能有利于行业发展?而不是怎样让自己多赚钱改变现状,尽管赚钱也很重要,也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我们在想,支撑一个企业发展的关键三要素是:品牌、团队和销售。精英网和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包括之前的《江西装潢》杂志,我们一直在品牌的战略和营销上帮助大家。但是一个企业的发展,光靠品牌影响力是不够的,很多一线的品牌在南昌做得不好,很重要是没有优秀的团队。缺人,是很多企业面对的问题。所以,我们建立“做犀利招聘网”,也是想探索在人才的补给上能否给企业一些帮助。
2016年,我们和江西师大、南昌大学、九江学院等高校院系建立了人才输出合作框架,高校很乐意,行业也很需要。但是,招聘网站建立起来,我们并没有快速地推动,我们也在探索它的可持续性。
另一个就是业主端,真正给品牌带来销售的,这是媒体最难以干的事。因为媒体干销售四不像,也不专业。但是有没有一种方式,可以构建出一个产品,能够和精英网、做犀利招聘网一起构建一个服务于客户基于在品牌、团队和销售三个维度的闭环生态,其实是我们一直思考的。C端一直没有花时间精力去做,2016年我们开始花时间试水在新媒体上布局,吸收了很多终端粉丝,但这种构建要一个过程,需要不断找准方式方法。2017年,我们也在尝试新的跨界合作。基于C端的产品,我们一直在思考,也许在2017年会见面,目前在论证中。C端与B端的真正融合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媒体在品牌营销和人才输出等方面给予客户的支撑价值依然强大,没有哪个牌子不重视营销而成为品牌的,因此,越聪明的商家越懂得品牌营销。
新的一年来临,世界每天都在大变化,节奏会越来越快。希望在这样的快中,我们时刻学会思考和学习;时刻学会把脉和探索未来;时刻学会乐观和积极,感恩和珍惜每天、每个人。在新年之际,再次感谢所有帮助和支持过我们的客户和朋友。2017,让我们携手同行、共创未来!